油茶茶苞病的癥狀及其防治方法 |
當前位置: 中國苗木網 > 苗木病蟲防治 > |
來源: 作者: 發布時間:2013-07-23 16:04 |
【別稱】又稱茶餅病、葉腫病等。 999苗木網,www.cqhuayin.com 【分布】主要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油茶(Camellia oleifera)產區。 999苗木網,999miaomu.com 【癥狀】在廣西普遍發病的是大葉類型的大果油茶,如陸川大果油茶(越南油茶)、博白大果油茶等;而小葉類型中果、小果油茶,如普通油茶、小果油茶、小葉油茶(又名茶梅)等癥狀 本病主要為害花芽、葉芽、嫩葉和幼果,產生肥大變形癥狀。由于發病的器官和時間不同,癥狀表現略有差異。主要發病形態是病原侵染當年不發病,越夏后才發病,其癥狀表現為整體性。子房及幼果罹病膨大成桃形,一般直徑5~8cm,最大的直徑達12.5cm;葉芽或嫩葉受害常表現為數葉或整個嫩梢的葉片成叢發病,成肥耳狀。癥狀開始時表面常為淺紅棕色或淡玫瑰紫色,間有黃綠色。待一定時間后,表皮開裂脫落,露出灰白色的外擔子層,孢子飛散。最后外擔子層被霉菌污染而變成暗黑色,病部干縮,長期(約1年)懸掛枝頭而不脫落。 999中國苗木網,999miaomu.com
【病原】病原是細麗外擔菌[Exobasidium gracile(Shirai)Syd.]。該菌的外擔子層長在肥大變形的植物組織表面,成熟后呈灰白色。擔子球棒狀,無色,大小為15~173μm×5~10μm,擔子上端有或4個小梗,每小梗著生孢子1個。擔孢子橢圓形或倒卵形,無色,單胞,成熟后有1~3分隔,呈現淡色,大小為2~5.9μm×14.8~16.5μm。兩種發病形態的擔孢子形態是一致的。 苗木網,999miaomu.com 【發生規律】該病季節明顯,在低緯度地區,如在廣西的中南部一般只在早春發病一次,發病時間相對較短。個別較陰涼的大山區,發病期可拖延至4月底。病菌有越夏特性,以菌絲形態在活的葉組織細胞間潛伏。病害的初侵染來源是越夏后引起發病的成熟擔孢子,而絕不是干死后殘留枝頭的舊病物。病菌孢子以氣流傳播,在發病高峰期擔子層成熟后大量釋放孢子。孢子數量隨病源距離的增加而遞減,油茶林緣至 距離處孢子最多,20cm以上的距離尚能捕捉到孢子。大風(4~5級)天氣,孢子的傳播距離在千米以上。 999中國苗木網,999miaomu.com |
上一篇:月季日本龜蠟蚧防治 下一篇:紫薇白粉病防治有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