卵形短須螨的發生及防治 |
當前位置: 中國苗木網 > 苗木病蟲防治 > |
來源: 作者: 發布時間:2013-07-23 16:00 |
分布與危害 卵形短須螨學名Brevipapus obovatus Donnadieu,該蟲分布廣泛,在我國華東、華中、華南等地均有發生,為害嚴重。寄主主要有非洲菊、大麗花、滿天星、白蘭、石榴等。 為害時一般表現在葉背,使葉反面產生油漬狀的紫褐色斑塊,葉柄紫褐色,易早落。 形態特征 成螨背部具網狀紋,中央網紋不明顯。后半部具5對背毛,須肢4節。雌螨體長0.293毫米,體寬0.167毫米,橢圓形,背腹扁平,暗紅色,有不規則的黑色斑塊。雄螨體長0.232毫米,寬0.15毫米。體型比雌螨細長。后半體的網狀紋在前部和亞側部比較明顯。后足體與末體之間有1橫紋區分開。 若螨橢圓形,末體較前足狹窄,背面無網狀紋,僅在后足體具橫向皺紋。背毛呈闊披針形,具鋸齒腹面的生殖板未分化。 發生規律 1年發生6-7代,以橙紅色的雌螨群集植株根系越冬,或在葉反面、腋芽等處越冬。春季氣溫達15°時,雌螨出蟄,爬至葉片上取食產卵。約40天完成1代7-9月為發生高峰期。 防治方法 (1)增施肥料,增強植株的抵抗力。冬季清潔園地,減少越冬蟲源。越冬前可噴施波美0.3-0.5度石硫合劑。 999苗木網,www.cqhuayin.com (2)發生期7-9月選噴20%三氯殺螨醇1000倍液,或5%尼索朗2500倍液。(來源:中國園林網) |
上一篇:仙客來芽腐病的防治方法 下一篇:花木饑餓有征兆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