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椿皮蛾防治 |
當前位置: 中國苗木網 > 苗木病蟲防治 > |
來源: 作者: 發布時間:2013-07-23 15:59 |
臭椿皮蛾(EligmanarcissusGramer)別名:旋皮夜蛾、椿皮燈蛾,屬鱗翅目夜蛾科。主要以幼蟲危害臭椿以及臭椿的變種紅葉椿、千頭椿等植物的葉片,造成缺刻、孔洞或將葉片吃光。該蟲分布廣泛,在浙江、江蘇、上海、河北、云南、山東、河南、四川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陜西、貴州、甘肅等地均有發生。 臭椿皮蛾二代幼蟲對臭椿危害嚴重,常把整株葉片食光,嚴重影響樹木生長。 形態特征: 成蟲:體長22~23mm,翅展69~71mm。頭、胸背面為褐色,胸部腹面及腹部全為橙黃色,腹部背面有黑色斑紋1列,側面有黑斑2列。前翅狹長,中間近前方自基部至翅頂有1條白色縱帶,近前緣部分灰黑色,后半部瓦灰褐色。后翅基半部橙黃色,端半部紫青色。
苗木網,www.cqhuayin.com 幼蟲:老熟幼蟲體長48mm,橙黃色,從胸部背板第2節起至第9節,每節有黑斑1對和透明瘤1對,其上生白色細長毛。
蛹:呈紡錘形,紅褐色,寬而扁。蛹腹部5~10節能左右擺動,吱吱作響。 繭:梭形,灰褐色,酷似樹皮。 發生規律 1年發生2代,以蛹過冬。來年3月上旬成蟲羽化,成蟲白天靜伏于陰暗處,如樹干及葉片下,夜間飛行、交尾。有趨光性,待椿樹展葉后,產卵于葉背面。幼蟲孵化后,常在葉背面棲息危害,尤以苗木和幼樹受害較重,幼蟲受驚即彈跳身體逃脫,或脫落體毛。5月下旬出現第1代幼蟲,7月上旬出現第2代幼蟲。老熟幼蟲咬起枝上的嫩皮用絲相連做繭,繭多附在2、3年生枝干上,很薄,紡錘形,繭內有長體毛。通常1個繭,也有2、3個繭或5、6個繭相連在一起。繭色很象樹皮,似枝皮的隆起部分,幼蟲化蛹前或蛹,在繭內常利用腹節間的齒列磨繭殼,吱吱作響,時斷時續。這代幼蟲危害特別嚴重,常把葉片吃光,僅留粗的葉脈和葉柄,對苗木生長影響很大。 8~9月間幼蟲老熟,在樹皮上化蛹作繭過冬。 防治措施 1、結合冬季耕翻可消除部分越冬蛹。 2、結合養護管理,摘除卵塊、初孵幼蟲及繭蛹。 3、燈光誘殺成蟲,也可用糖、醋、酒液誘殺。糖、醋、酒和水的比例為3:4:1:2。或于粘蟲成蟲期利用蘆葦等新鮮禾本科雜草,長約30cm左右,十幾根1捆,均勻插在林地上,每100m2插1~2捆,誘蛾產卵,每4~5天更換1 次,把帶卵的草帶至空曠處放置,即控制了幼蟲,又保護了當期天敵。 苗木網,www.cqhuayin.com 4、幼蟲期噴500~1000倍的每ml含孢子100×108以上的Bt乳劑;受害較重時,可在幼蟲期噴施殺螟松、殺力松、或巴丹等各1000倍液,20%殺滅菊酯2000~3000倍液均可,或噴20%菊殺乳油2000倍液,或90%敵百蟲1000倍液等。 5、保護、利用天敵。 |
上一篇:仙客來病蟲害防治 下一篇:落葉松實小卷蛾防治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