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樹梢葉甲 |
當前位置: 中國苗木網 > 苗木病蟲防治 > |
來源: 作者: 發布時間:2013-07-23 15:58 |
楊樹梢葉甲 學名:Parnops glasunowi Jacobson 別名:咬把蟲。 分布:河南省內分布于范縣、內黃、臺前、封丘、睢縣、寧陵、民權、蘭考、中牟、開封、鄭州、許昌、鄢陵、扶溝、西華等地。 寄主及危害 楊樹、柳樹的重要害蟲之一,主要以成蟲咬食葉柄,造成楊樹落葉。苗圃幼樹及防護林受害較重。 形態特征 成蟲:體長5~6.5mm,體長形,底色黑或黑褐色,密被灰白色鱗片狀毛。頭寬,基部嵌于前胸內。觸角黃褐色。前胸背板寬大于長,與鞘翅基部約等寬,側邊平直,前角圓形,后角成直角。小盾片舌形。鞘翅兩側平行,端部狹圓,基部狹隆起。足粗壯,淡棕色,中、后足脛節端部外側稍凹切,1~3跗節寬,稍呈三角形,爪縱裂。卵:長約0.7mm,長橢圓形,乳黃色。幼蟲:體長10mm左右,頭尾略向腹面彎曲,形似新月。頭部乳黃色,胸腹白色。腹部僅氣門線上毛瘤較顯著,腹未具2個角狀突起尾刺。蛹:長6.2mm,乳白色,前胸背板具黃色剛毛,尾節有兩簇剛毛。 生物學特性 1年發生1代,以老熟幼蟲在林內高燥地段土壤中越冬。4月開始化蛹,5月上旬至下旬開始羽化,5月中旬至6月上旬為盛期。羽化后即開始交尾、產卵,可延至8月中旬(因地而異)。卵產于雌蟲粘接的葉片夾層間、舊葉卷、樹皮縫、刺蛾繭殼、雜草、土縫等隱蔽處,幼蟲孵出后墜地潛入土層取食植物嫩根。成蟲白天活動,中午減弱,日落前最盛,咬食葉柄及嫩梢,致使枯萎脫落,常墜滿地面,危害甚為嚴重。6:00前潛伏不動,假死現象明顯。 防治措施 1、4月上旬幼蟲化蛹前,結合中耕除草,用重耙破壞化蛹場所。 2、成蟲發生期于日出前震落捕殺成蟲。 3、90%敵百蟲600倍液、2。5%溴氰菊酯、20%速滅殺丁2000-10000倍液防治成蟲效果較好。 |
上一篇:抓住有利時機搞好果樹清園 下一篇:香樟樟葉蜂綜合防治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