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棚草莓病害的發生與防治 |
當前位置: 中國苗木網 > 苗木病蟲防治 > |
來源: 作者: 發布時間:2013-07-23 15:47 |
草莓是一種味道甘美的草本漿果,因其良好的口感和保健功能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。近年來的草莓生產,特別是在大棚中種植的草莓病害頻發,嚴重影響了種植效益。病害防治已經成為草莓生產提質增效的當務之急。 一、草莓常見的病害 草莓常見的病害有白粉病、灰霉病、炭疽病、爛果病(終極腐霉病)、枯萎、芽枯、病毒病等,但最多發的是白粉病和灰霉病。 1、白粉病癥狀:地上部分都能感病,葉片初期呈暗色病斑,大小不一,繼而在葉背病斑上產生白色粉狀物,后期葉片萎縮,干枯。幼果受害后,停止生長發育,在果實上密布一層白粉。 2、灰霉病癥狀:全生育期都可發病,尤其果實成熟期最為明顯。 ①葉片受侵染后,形成褐色病斑,潮濕情況下形成一層淡灰色的分生孢子。 ②葉柄果柄受侵染后,病斑環繞葉柄變褐,最后萎蔫干枯。 ③幼果受侵染后,開始形成單個褐斑,后使果實腐爛,果肉組織變軟,呈水浸狀。失去香味和色澤,后期病部密生灰色霉狀分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。分生孢子隨風和水傳播再侵染。 中國苗木網,www.cqhuayin.com 二、發生原因 1、低溫高濕:低溫高濕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,發病溫度20℃—25℃,最低4℃到最高30℃—32℃都可發病。分生孢子在13.7℃—29.5℃均可萌生,所以較低溫度時最有利于發病。 2、栽植過密、偏施氮肥:旺長、光照不足、排水不良都有利于發病。特別是果實著色初期至中期抗病能力最弱,最容易感病。 三、防治措施 1、預防措施:深溝高畦,實行地膜滿畦覆蓋,一般溝深30—40厘米,同時把地膜蓋到近溝底處,以減少果實與土壤接觸發病,搞好排水減輕危害。及時清除枯葉、病葉。 增施有機肥,特別是生物肥“土得樂”對土壤進行改良。適量平衡氮、磷、鉀用量,控制氮肥用量,防止徒長,同時要合理密植,畝株數控制在8000株以內,以利通風透光。適量補充微肥,提高抗病能力。在幼葉開始生長時和蕾期噴施速效硼和硫酸銅和硫酸錳等。在生長期7—10天一次噴施海洋生物免疫制劑海天力600倍液連噴3—4次,以增強草莓的抗病能力。 2、藥劑防治:原則是生物+化藥、內抗+外抑的防治方法。 苗木網,www.cqhuayin.com 白粉病25%粉銹寧可濕性制劑3000—5000倍+海天力600倍液,或10%世高水分散顆粒劑2000—2500倍+海天力600倍液,或12.5%腈菌唑乳油1500倍液與殺菌劑進行交替防治。 灰霉病在生長期(避開花期)可噴施多氧霉素可濕性粉劑500倍+施必克600倍液,或50%密霉胺600倍液,注意交替用 |
上一篇:西藏八宿縣滅鼠蟲害綜合效益顯著 下一篇:銀杏莖腐病的危害與防治 |